当前位置:主页 > 法制专栏 > 正文 |
徐水区司法局稳步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加快建设平安徐水法治徐水 |
时间:2025-04-16 17:03 |
来源:网上河北
|
|
2025年是全民普法四十周年和“八五”普法规划收官之年,徐水区司法局围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、加快建设平安徐水、法治徐水目标,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,推动全区法治建设工作质效提升。
一、健全工作机制,夯实基层基础。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印发年度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》,强化“三级四层”普法组织网络,有力保障普法工作顺利推进。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。健全协作机制、加强培训指导、开展精准普法、促进依法治理明确重点工作任务。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导调度,督导各部门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制,各乡镇(办)落实主体责任,推动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,扎实开展乡村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工作,夯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层基础。
二、开展宣传教育,提升法治素养。一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。印发《徐水区精准普法工作方案》,因乡制宜、因人制宜,灵活多样地开展法治宣传,宣传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《宪法》、《民法典》、《法律援助法》等法律知识,提升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。二是以基层网格员、法律明白人队伍为骨干,依托庙会、大集以及妇女节、国家安全日、消费者权益保障日、世界环境日、国际禁毒日等广泛开展集中宣传,有力提升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。三是化解基层矛盾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引导全区村(居)法律顾问带领广大法律明白人,尽职尽责、服务大局,积极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。及时化解因婚姻家庭、劳务关系、交通事故、宅基地等引发的矛盾纠纷,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维护合法权益。
三、坚持多措并举,营造浓厚氛围。一是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平安建设,着眼重点区域、重点领域、重点人群的法治需求,细化工作举措,实现普法工作由“大水漫灌”向“精准滴灌”转变。二是持续开展“每月一主题”、“法律十进”等活动,积极推进法律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等,把群众关心关注的反有组织犯罪法、防范校园欺凌、防范非法集资等热点难点和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普法重点,开展丰富多样、贴近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。三是抓好新媒体普法,依托“徐水普法”微信公众号、今日头条号、建设“徐水智慧普法”平台,与相关区级政务新媒体加强协同,联动发布内容,构建线上法治宣传矩阵,做到普法活动同步开展,形成全网普法部门合力,营造浓厚普法氛围。
四、健全纠纷化解体系,服务经济发展。一是加强调解组织建设。抓实调解组织队伍建设。巩固规范村居、乡镇人民调解组织,积极拓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覆盖面。全区建立16个调解中心,配备47名专职调解员,村(居)调解员1320名。建立健全13个行业性调解组织。在4个律师事务所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。制定矛盾纠纷风险等级评定标准,实行“绿、黄、红”三色预警机制,实施分级管控。二是积极推进“调解+”工作模式。强化调解与行政复议、仲裁、行政裁决、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衔接,调解调解与普法、律师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深度融合,认真落实诉调、访调、警调等对接机制,积极打造“行业枫桥”“网上枫桥”特色品牌,全面提升调解水平。三是建立跨区域联合调解机制。为有效服务保障雄安建设发展,及时妥善化解涉及两区域间的纠纷,徐水区司法局分别与相邻的容城、安新县司法局分别签订了《关于建立民间纠纷联合化解机制的协议》。在此机制引领下相关乡镇间也签订了有关协议。该机制的建立切实有效地化解了跨区域的矛盾纠纷。
下一步,该局将继续弘扬法治精神,提升社会治理效能,营造学法、尊法、守法、用法的浓厚氛围,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的徐水场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