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上河北讯石家庄市藁城区境内共有6条河道,全长104公里,涉及12个乡镇、72个村。自河长制实行以来,藁城区政府逐步健全工作机制,完善制度体系,全力推动“河长制”从“有名有责”向“有能有效”转变,有力推进了水环境综合整治。
一是建立“河长+检察长+河道警长”协作机制。建立完善“三长”协同领导、信息共享、办案协作、联合工作、日常联络等工作方式,进一步提升“河长制”在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方面的效用发挥。
二是建立“河长+联合执法队”工作机制。严格落实河长职责,规范巡河行为,使违法行为发现于初始,消灭于萌芽。建立健全水利、自然资源和规划、公安和乡镇综合执法队联合执法机制,加大巡查频次,加大处罚力度,对河道非法采砂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,对涉河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。
三是建立“物防+技防”工作机制。充分调动滹沱河管理公司积极性,利用其人员齐备、设施齐全、管理正规等优势,加强对滹沱河的日常管理维护。积极督导乡镇根据各自职责,在入河运砂路口设立看管设施、落实看管人员,严查严防,死看死守。区水利局、乡镇均配备无人机,定期、不定期巡查,“天”“地”结合,实现对河道的全方位管护。
四是建立汪洋沟沿线值守岗亭制度。区政府在汪洋沟沿线设置值守岗亭33个,聘用41名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,有效遏制了非法倾倒现象,保证了汪洋沟水质持续达标。
通过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,河长制办公室、检察机关、公安局、河长制责任部门各司其职、同向发力、监督配合,基本形成河长领导下的依法高效运转的河长制工作体系,促进河长制工作落实,为实现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人和的河湖治理保护目标提供保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