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黎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,围绕全市“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”发展目标、昌黎“1134”发展战略,着力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,初步形成了产才融合的比较优势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才工作生命线。县委坚持把人才工作和全县中心工作同谋划、同研究、同部署,每年平均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,树立人才优先的鲜明导向。健全完善“党管人才”领导体制,6个县直单位和“一区六园”负责人充实为领导小组成员,形成县委统一领导、组织部牵头抓总、成员单位各司其职、社会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。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吸纳,高标准、高质量举办优秀人才县情研修班,20名优秀人才代表、7名县直部门分管人才工作副职参加研修学习,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。
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人才工作动力源。科学制定人才新政,出台《加快科技创新20条》及《实施细则》,激发企业主体科研积极性;制定《关于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及《实施细则》,在高层次人才、紧缺人才、创新创业人才、高校毕业生、在外优秀人才引进及柔性引才引智方面明确支持政策,有效提升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。深入开展“双招双引、五个一百”活动,组织部门与招商部门联合开展各类招商活动6次,引进新项目12个,对接高层次人才和团队20个,其中国务院参事1名、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团队2个、博士7人;将2022年确定为“双招双引年、项目建设年、环境优化年”,把人才引进纳入全县核心战略布局。扎实开展人才安居工程,顺利完成83套人才公寓转化工作,对51名提交申请的人才进行材料审核及公示,用实际行动厚植人才发展沃土。
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人才工作落脚点。紧紧围绕全县“333”产业布局,聚焦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集群和红酒、皮毛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,近三年引进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2230余人;依托中关村生命园昌黎科创基地,引进战略新兴产业人才32人,全力打造昌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。在积极引进外来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,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使用,积极搭建科技研发平台,建立黄瓜、葡萄酒两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,成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葡萄酒学院;在县职教中心开设葡萄酒专业,首批招生50人,为红酒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,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迈出新步伐。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创新投入,先后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、合作重点单位各1家,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,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8家,吸引包括4名院士、13名博士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走进昌黎大地,助力转型升级,初步形成了以产引才、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