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肥乡区中心医院内五科(心血管内一科)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。这场与死神的极限竞速,见证了医者仁心的力量与专业救治体系的硬核实力。
无缝衔接:多学科协作,创造生的希望
晚上21点25分,肥乡区中心医院值夜班的刘艳艳医生接到急诊科的会诊电话:一位51岁男性,主诉胸闷30分钟的患者需要急会诊,刘医生急会诊后考虑是一个“急性冠脉综合征”患者,与家属沟通后拟转诊至内五科进一步治疗。
急危突现:心脏骤停,紧急施救
21点34分,刘医生陪同患者刚进电梯,患者突发意识丧失,刘医生敏锐地意识到发生了心跳骤停,便跪在床上立即给予胸外按压、心肺复苏术。“电梯从一楼到五楼只有几十秒钟,可是时间像停止了一般,觉得时间无比漫长。”刘医生事后回忆说。
分秒必争:与死神赛跑,跨越“生死线”
电梯门终于开了,家属推着病床,而刘医生在移动的床上始终没有停止胸外按压,心里想着只要持续地胸外按压,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,这时候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有身孕在身的人。
到病房后,李宁主任夜查房刚进病房,立即布置抢救,抢救工作有条不紊,忙中不乱,吸氧,监护仪心电检测,持续胸外按压,输液“一针见血”,电除颤“一击而中”,患者意识恢复,从电梯内突发心脏骤停到病房电除颤成功,时间仅过去了4分钟。
在4分钟时间内,医务人员共进行了胸外按压、建立液体通路、推注胺碘酮、吸氧、连接监护仪、电除颤、心电图检查7项操作,实际是对医务人员长期训练的诊疗流程的极致考验,无疑是与“死神赛跑”,是“生死时速”的4分钟。
心肺复苏成功后进行心电图检查提示:急性前壁心肌梗死,随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,溶栓30分钟后成功实现梗死血管再通,次日进一步查冠脉造影,冠脉前降支中段弥漫性重度狭窄,植入支架2枚。患者于6月20日已出院,居家心血管康复治疗。
精准施救:争分夺秒,创造生命奇迹
家属数次夸赞刘医生“小小身躯,大大能量”。殊不知正是刘医生规范化胸外按压,维持较低血液循环水平,这是使后来电除颤一次成功的关键。
回溯整个事件,看似“激烈”的救治工作,其实是大多数医生的工作日常。
掌握专业知识的医生会不惜力气全力救治患者,也会牢记“生命所系,性命相托”医学誓言。即便是医生身体存在特殊情况下,医生“心中的天平”也会因职业的原因偏向患者。
这场生死营救是肥乡区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缩影,更是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的生动实践,从制度创新到技术攻坚,从分秒必争到人文关怀,医院正以专业与温度为全区人民筑牢生命防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