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“以保健为中心,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,保健与临床相结合,面向群体、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”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,高阳县妇幼保健院积极探索妇幼健康服务前移新模式。今年5月起,该院选派一名医护人员常驻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,同时依托微信群等线上平台,开展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宣教模式,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新婚夫妇群体,努力构建覆盖婚、孕、产、育全周期的妇幼健康服务第一道防线。
打造“一站式”健康服务窗口
高阳县妇幼保健院派驻一名具备良好沟通能力、熟悉妇幼保健全流程业务的专职人员,不仅是宣传员,更是“健康顾问”和“服务引导员”,为新婚夫妇提供面对面的即时咨询与关怀,通过建立微信群,作为线下服务的延伸和补充,实现服务的持续性与广覆盖。
1、强化一级预防:从婚姻登记环节开始,普及婚检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,筑牢出生缺陷(如畸形胎儿、死胎、死产等)防治的第一道防线。
2、延伸服务链条:将妇幼保健服务从传统的孕产期,向前延伸至新婚期、备孕期,向后延伸至新生儿期、产后康复期,实现服务全覆盖。
3、提升健康素养:通过精准、便捷的健康教育,提升新婚夫妇、准父母及婴幼儿家庭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。
4、畅通转介渠道:建立从婚姻登记处到妇幼保健院的绿色服务通道,引导服务对象主动接受系统、规范的妇幼健康管理。
面对面现场服务:抓住“关键瞬间”
驻点人员充分利用新婚夫妇办理登记的等待时间及登记后的“黄金宣传期”,主动提供以下服务:
1、主动宣教与咨询:驻点人员主动向办理登记的新婚夫妇发放宣传折页,面对面讲解免费婚检、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政策、内容、流程及意义,耐心解答关于婚育健康的各类咨询。
2、引导参与检查:积极引导和动员新婚夫妇在“甜蜜时刻”同步接受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查,详细告知检查地点、注意事项,努力提高目标人群的参检率。
3、信息登记与初筛:对有意向参检或有关注问题的新婚夫妇进行基本信息登记,初步了解其健康状况和需求,为后续精准服务和跟踪随访奠定基础。
4、建立初步联系:邀请有备孕、孕期保健等需求的服务对象扫码加入对应的妇幼健康服务微信群,打通线上服务的“最初一公里”。
截至目前,已现场接受咨询500余人次,成功引导224对新人前往该院接受免费检查,将健康教育的关口最大程度前移,使新人们在组建家庭之初就树立了“健康优先、主动保健”的科学观念。
微信群线上宣教:构建“永不下线的课堂”
为解决服务时间与空间的限制,该院创建了“孕前宣教”、“孕妇学校”等系列微信群。
1、精细化内容管理
周期化推送:根据群内成员的实际情况(如备孕期、已孕期),定期推送与之相匹配的科普知识,如备孕技巧、孕早期注意事项、孕中期营养、分娩准备、新生儿护理等。
2、即时互动与答疑
驻点人员及妇产科医护人员分别担任群主和管理员,及时回答群内成员提出的各类健康问题,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。对于共性问题和典型案例,会在群内进行集中讲解,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。
3、初步成效
目前已建立微信群6个,覆盖服务对象近600余人。
群内气氛活跃,信息送达率高,提高了婚检、孕前优生检查知晓率与参检率,使健康知识能够持续、便捷地触达目标人群,服务对象健康素养得到提升,增强了用户对该院的信任感与粘性,实现了从婚姻登记开始,对服务对象进行持续追踪和管理,为后续的孕产期保健、儿童保健等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,有利于提高系统管理率。
产后访视延伸
产后访视工作一直以来由村医及乡镇卫生院共同负责,由于乡镇卫生院专业技能不足,对产妇及新生儿一些潜在严重问题(如心脏杂音、体重不增等)缺乏警惕性和识别能力。因此,该院组织专业妇产科、儿童保健科团队预约上门,严格按照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》及产后访视流程要求,重点评估产妇基本情况:如生命体征、伤口愈合、子宫复旧、恶露、乳房、心理状态;新生儿基本情况:如体温、喂养、大小便、黄疸、脐带、睡眠、体重增长、听诊等,并提供一对一母乳喂养指导、产褥期保健、新生儿护理、避孕指导、心理疏导等健康指导,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妇及新生儿异常情况,确保产妇及新生儿得到及时、专业的家庭随访。
通过扎实的访视工作,有效落实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,产妇及家属对访视服务的认可度较高,对产后42天回院复查的知晓率和依从性有所提高,保障了母婴安全,提升了辖区妇幼健康水平。
高阳县妇幼保健院在婚姻登记处设置常驻岗位、利用微信群开展宣教、产后访视等服务,是践行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理念、主动延伸妇幼健康服务链条的有益尝试。初步实践表明,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早期健康干预的可及性和覆盖面。下一步,该院将继续总结经验,克服困难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,努力为该县妇女儿童提供更加连续、系统、优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,为提升全县人口素质贡献力量。
|